60多年专注于发动机“心脏”曲轴研制,德盛“智造”融入国际舞台
发布时间:
2024-03-13
德国宝马、美国哈雷、日本本田、意大利比亚乔……这些响当当的国际高端摩托车品牌有一个共同的发动机曲轴供应商——青岛德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。
德国宝马、美国哈雷、日本本田、意大利比亚乔……这些响当当的国际高端摩托车品牌有一个共同的发动机曲轴供应商——青岛德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。曲轴相当于发动机的“心脏”,德盛在60多年发展历史中,一直专注于发动机曲轴的研发制造。聚焦一个领域,把产品做到极致,德盛是企业中的“隐形冠军”。在山东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,“隐形冠军”企业何以闪耀光芒?德盛提供了一个绝佳样本。
德盛工厂车间使用智能化生产线,成排机器人不停忙碌着。
转型升级
“思路决定出路”
德盛董事长孙佩璋接手这家企业时,由于种种历史原因,曾经作为平度制造业骄傲的德盛已走到极为艰难的时刻。
德盛的历史可追溯到1957年,2005年由国有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。1999年5月,孙佩璋被任命为德盛厂长兼党委书记。人浮于事、生产经营困难、巨额银行贷款这“三座大山”正压在德盛头上。“我接手的第一年,全体员工1300多名,有200多人还在生产自行车脚蹬这种非常低端的产品,当时生产的摩托车发动机曲轴也比较低端。”孙佩璋认为,如果继续维持这种局面,德盛必死无疑。
2000年,也就是上任第二年,孙佩璋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。第一步,砍掉自行车脚蹬生产,人员全部转移到摩托车发动机曲轴生产上,淘汰落后产能。同时精简人员,年龄较大的员工以70%工资待遇办理内退,并采取措施刺激生产经营,让德盛暂时得到喘息机会。
对于德盛的改革,孙佩璋有一套完整的思路。2001年,他正式提出从市场、产品、品种三大结构上对德盛进行全面调整。简单来说,就是从产品内销扩大到出口、从单一摩托车曲轴拓展到多种轴类产品、从低端轴类升级到高端轴类。
这样的调整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,它贯穿了德盛此后近20年的发展。孙佩璋认为,时至今日,三大结构调整才算圆满收官,企业的产品、市场、装备、人才和管理水平都得到了质的提升。
一组对比可以佐证德盛的成绩:2001年出口创汇为零,2018年达到1500万美元;过去只能生产摩托车曲轴,现在涵盖摩托车、越野车、无人机、船用舷外机、农业机械、工程机械和原来机械等14个品类。并且,德盛如今只做精密高端轴类。
“思路决定出路,用了18年时间,德盛不仅走出了困局,还走到了行业前列。”孙佩璋将德盛的今天归因于具有预见性、超前性的改革意识。“既要有思路,也要早下手。我们现在提倡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和转型升级,可以说德盛的转型升级在18年前就开始了,现在已经完成第一价段任务。”
最新新闻